内容简介

 

       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“瓶窑连接缸窑”图示

     

中国陶瓷实录》是一部中国陶瓷通史,围绕陶瓷由人而造、为人所用,叙述太古至清朝年间陶埏所取得的卓越成就,考订各朝器型、色彩、工艺特征。

陶瓷烧造古称“陶埏”或“埏埴”,乃人类造化之首功。其后陶瓷之运用日广,从日用器皿、祭祀礼器、乐器、文房用具、花器以至丧葬明器、建筑用砖瓦、冶炼模子等诸多领域,一旦供应不足,国将不国!

近几十年来陶瓷史著作出版虽多,多为田野考古资料汇编或图录鉴赏,乏于考证制度、礼俗。笔者以为,对古陶瓷实物的鉴赏,是研究陶瓷史的基础;而陶瓷史的研究,是器物鉴赏的依据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是故,《中国陶瓷实录》着力于史籍与实物的互证,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

正因为此书在古籍与实物互证方面下了功夫,其成果之一是使中国陶瓷史的内容大为扩展,尤其在夏商周三代、唐朝、宋朝。譬如宋朝烧造分有两卷,从官窑制度、陶业组织、风俗、工艺、纹样、器型分别系统论述(欲知详情,请查看目录)。其成果之二是对一些形成已久的谬误加以纠正,自成其说。譬如考证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帝喾(五帝之一)之墟(都城),而非夏墟;考证景德镇青花瓷始于宋,而非元朝。

 陶瓷器不易腐败,遗存甚多,每件古器物皆承载着一段可贵历史。然而,如何解读?如何鉴赏?却深有讲究《中国陶瓷实录》有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和方法,使内容有详有略,旨意主次分明。即:
以器型作为研究功用的依据
以选色与花纹作为研究各朝制度、习俗的依据
以胎质与釉质作为研究工艺变化的依据
 
例如:太古时出现陶黼、陶鬲、陶鼎等烹饪类器型,见证了中国习尚煮食之俗的出现,水煮使食物味美且利于肠胃消化,故人民少病而健康;北朝至隋唐墓圹入殉陶俑中,出现“强梁”、“祖明”的配置,见证了大兴复古的历史背景,此就器型而言。例如:太古精细陶器(无论单色陶器或彩绘陶器)选用黑、白、赤三色,与古王朝之“三统”相配,说明伏羲氏时中国已为统一王朝,不晚于埃及古王朝;宋朝官窑(定窑与汝)多选白釉与天青釉,因元丰以后更用瓷器为郊祭天地之器,而白色与天青与天色相近也,此就选色与花纹而言。

研究中国陶瓷历史需要综合考证,一器之上承载了多个学科、多个领域的知识,学者与藏家的博学广识决定一切,迄止鉴藏那么简单?

 

北宋定窑白釉云雷纹鬲

磁州窑红绿彩经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