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 《中国陶瓷实录》作者王奇 ***
此为何器?《中国陶瓷史》等著作称之为“高足杯”,定为元代所创,近来又有人以为源自外域。笔者读《东京梦华录》后加以考证,方知皆误。此器称作“屈卮”或“曲卮”,由来已久,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饮酒文化。
《东京梦华录》所载“屈卮”,为宋徽宗生日天宁节(十月初十)时,宰执、宗室、百官入宫为徽宗上寿时所用酒器,文曰:“御筵酒盏皆屈卮,如菜碗样,而有手把子。”由此而知“曲卮”之形状,上方如菜碗,下方有手把子——即手把握之处,非高足也。又,《梦粱录·诸色杂货》列举南宋临安城走贩所卖货品名目,曰: “酒市急需:马盂、屈卮、滓斗、箸瓶。”由此亦知,屈卮为宋时常用酒器。
卮,《说文解字》曰 :“ 圜器也,一名觛,所以节饮食。”换而言之,卮为容量偏小的酒器,为节饮食而用,以戒滥饮。曲(“屈”通“曲”),《说文解字》 曰 :“ 象器曲受物之形。”
曲卮之用,可追溯至夏朝或更早。山东博物馆展出的陶质曲卮甚多,形式有两种。其一为大汶口类型白陶或赤陶曲卮,手把上有镂空,属于较早者;其二为山东龙山类型黑陶曲卮,精致修长,且样式较多,包括薄胎黑陶曲卮,年代当属夏朝,夏朝尚黑。浙江博物馆亦展出数件上古黑灰陶曲卮,盖亦属夏朝前后。
图二为白陶或赤陶曲卮,大汶口类型,年代为五帝时期或更早。
夏朝黑陶曲卮出土甚多,盖有缘故。据《战国策·魏策》记载,仪狄作酒而美,大禹饮而甘之,曰:“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”,因而疏远仪狄。禹之孙太康在位时,沉迷于游猎、好乐饮,后羿阻拦其归国,史称“太康失国”,滥饮是其罪行之一。后羿废太康,立太康之弟仲康继位,仲康因执掌天地四时的羲氏、和氏沈乱于酒,荒废职责,令胤侯征羲和,而作《胤征》,载于《尚书》。可见,夏朝滥饮的问题比较严重,故圣王用曲卮作劝诫,此即文化也。
周朝以至秦汉,以玉卮为贵。《战国策》载:堂谿公谓昭候曰:“今有千金之玉卮而无当,可以盛水乎?”昭候曰:“不可。”“有瓦器而不漏,可以盛酒乎?”昭候曰:“可。”对曰:“夫瓦器,至贱也,不漏,可以盛酒。虽有千金之玉卮,至贵而无当,漏不可盛水,则人孰注浆哉?”此处所谓“玉卮而无当”(“当”通“挡”),是假设玉卮没有可挡的壁,便不可以盛酒水,即便贵值千金,倒还不如贱价的陶器有用。秦阿房宫遗址出土了一件玉卮,即此。《前汉书》载:未央宫成,汉高祖大宴诸侯、群臣,高祖奉玉卮为太上皇寿。
南北朝至隋唐间,曲卮逐渐盛行,盖因当时复古风潮所致(关于南北朝以及隋唐复古风潮,详见《中国陶瓷实录》)。隋朝李静训墓出土一件金屈卮,如下图。(唐)颜师古曰:”卮,饮酒圆器也。今尚有之。“唐至宋元间诗人咏金曲卮者甚多,如(唐)孟郊诗曰:“劝君金屈卮,勿谓朱颜酡。”(唐)李贺《浩歌》曰:“筝人劝我金屈卮,神血未凝身问谁?”(金)元好问《芳华怨》诗曰:“劝君满酌金屈卮,明日无花空折枝。”
唐以后随着瓷器的流行,瓷屈卮增多。如印尼勿里洞沉船里载有数件巩县窑绿斑瓷曲卮,属于唐后期。宋元之际,饶州窑、龙泉窑、越窑、哥窑、磁州窑等皆烧造曲卮,尤以饶州窑及龙泉窑产出最多。
明朝景德镇御器厂沿袭其制,继续烧制曲卮,然明人称之为“靶杯”或“把杯”,皆俗称耳,如《妮古录》曰:“余于项元度家见哥窑八角把杯”,《博古要览》录有“(宣德窑)红鱼靶杯”、“(成化窑)五彩靶杯”。可惜,从此不再见“曲卮”之名。
酒,乃天赐美物,虽有滥饮之患,数千年间不曾禁(美国百年前曾经禁酒,行不通)。相反,中国所有重要场合必然有酒:祭祀天地必有酒,敬老之礼必有酒,宗庙(祭祖)之祭必有酒,结婚之礼必有酒,亲朋相聚必有酒……,此邹阳《酒赋》所谓“庶民以为欢,君子以为礼”也。当饮时而不饮,既不得其欢乐,亦属礼数不到。反之,若奢靡过度,重则误国,轻则害身。曲卮之用,在于中庸,恰如其分,故曰“以节饮食”,此中国之智慧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