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 《中国陶瓷实录》作者王奇 ***
图示:宋饶州(景德镇)窑印鹤鸣纹碗,此器内壁印四只形态各异的飞鹤,环绕有云朵文,取“鹤鸣于九皋”之义。云朵间对称印有“枢“、”府“款。笔者在《中国陶瓷实录》论证了“枢府”瓷器,为景德镇官窑特为北宋朝廷最高文武机构——枢府而烧制。朝廷用器采用鹤鸣文——寓意采纳善言,用意再恰当不过了!
我们自小读书、写作,学到一种重要方法称“比喻”。用比喻来阐述观点,如形象悬于眼前,道理深入而浅出,易于大众理解。比喻之用由来已久,《诗经》中比比皆是,如《鱼藻》、《鹤鸣》《硕鼠》等。尧舜等上古帝王在衣服上绣饰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,作会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,絺绣十二种图案,分别寄托寓意。《易经》义理精深,其实取卦象作比,孔颖达注曰:“易者,象也。以物象而明人事,若《诗》之比喻。”
我们祖先的智慧高远,既能明察天地(自然)、人伦间的诸般道理,且又擅长用物象作比兴或譬喻,明示其中奥妙。前者为“感物言志”,后者为“以物象而明人事”,孔子称之为“取譬”,《文心雕龙》称之为“比兴”。
何为物象?“物”指天地万物,“象”指万物之形象或运作特性。《易经。系辞》曰:“在天成象,在地为形。”凡日月盈仄,辰星列张,四时往来,云兴雨落,霜雪降、雷霆作,皆为“天象”,又称“天文”。凡山峦起伏,川水湍涌,草木金石散布,鸟翔兽走鳞虫潜伏,皆为“地形”,又称“地理”。正因为天地万物各有其性,选取某物独特之性来作比,若取之巧妙,必能一针见血,了然于心。
譬如《诗经》之《鹤鸣》,诗文曰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……他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……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“鹤鸣”比喻贤士虽然在野,其善言及声教传播四野,甚至九天之上;又以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”为另一层比喻,劝说朝廷采纳贤士之善言。
采纳贤士之善言,本为治国理念,无具体形象,此所谓“形而上”者。一旦以“鹤鸣”加作譬喻,便有了物象,物象是有形的,有形便可以刻画,图画。以物象为图文,即所谓“文”或“文章”也。故古之道理,几乎皆可入画。宋代已见“鹤鸣”文,流传至今。其文样为白鹤高翔,并有云朵环绕,示“鹤鸣于九皋”之义,今学者多称之为“云鹤”纹。
此前笔者发表的《鸳鸯连文,表夫妻之道》,亦属此理。
取物象明人事,贵在取象恰当,否则意乖。王逸作《离骚经序》云:“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。虬龙鸾凤,以托君子。”讽谏或警示时,取象的选择则相反。
老鼠躲于阴暗角落,偷窃为生,不劳而获,且形象丑恶,故《诗经》《硕鼠》借老鼠贪婪之象,讽谏君王过度征敛,属于类比。美国迪士尼电影却以老鼠为正面形象,以鼠克猫,与自然相背,能不觉得乖戾?然今之观众却又接受了,怎回事呢?首先迪士尼将老鼠之形改作人体,只有头部尚带老鼠特征,后来鼠头亦不像老鼠了;其次,迪士尼公司花费大量经费进行广告推广,人们耳濡目染,久成习惯而已。
取物象作比喻,以图文形象教化人民,移风易俗,导人为善,此即“文化”、“文明”。今天政府施政宣传,既陋于文辞,又不能善用取譬,殊为可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