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奇,字子异
唐三彩器常见彩色圆斑或条斑,笔者在《中国陶瓷实录》提出,此类斑纹乃仿缯帛上斑驳之缬花。缬为传统印染缯帛的一种方法,以绞缬出现较早,其法先用线将丝帛绞扎,然后入染缸浸染,染后解开系线,便染成彩缬,今称之“绞缬”或“扎染”。缬花在唐画及陶俑上可见,多为衣裙或领边,可与唐三彩相比较。
图示为位于西安南郊唐朝杨贵夫妇墓出土的两件陶俑,所著之裙均为彩缬。

唐三彩青缬纹唾壶
根据古诗而知,缬花似乎皆有名称,如(唐)段成式诗 《嘲飞卿》有:“醉袂几侵鱼子缬,飘缨长罥凤皇钗”,此所谓“鱼子缬”,如指斑点小的彩缬;又如(北周)庾信诗《夜听捣衣》有:“花鬟醉眼缬,龙子细文红”,此所谓“醉眼缬”,指斑点略大的彩撷。彩缬又有红、绿、青、赤诸色。
图示青花唾壶属唐早期,以青料烧成垂直条斑,仿青缬帛缯。
唐三彩三足如意型盘,分别饰以青缬花、绿缬花。

唐三彩鱼子缬文如意碟
印染彩缬除绞扎之外,还有夹缬、灰缬之法。夹缬在唐玄宗后方流行,《唐语林》记载:“玄宗时,柳婕妤有才学,上甚重之。婕妤妹适赵氏,性巧慧,因使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。因婕妤生日,献皇后一匹,上见而赏之,因敕宫中依样制之。当时甚秘,后渐出,遍于天下。”白居易诗曰:“成都新夹缬,梁汉碎燕脂”。夹缬之法,先在木板上镂刻花纹,帛缯夹在木板之间,再套色印染,益于多彩,花纹有“方胜缬”、“团宫缬”等。

唐三彩仿夹缬花盖盒
唐三彩器物上亦可找到仿夹缬的花式,如绿地套花圆筒盖盒。南宋《梦梁录》提到“方胜缬衫”,方胜即菱形,宜男;若两个方胜相叠,寓意同心。唐三彩上装饰方胜夹缬时有所见,而方胜缬缯帛却罕有遗世者,陶瓷是历史的最佳见证物。

唐三彩仿夹缬纹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