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摘一

兵马俑:秦之虎贲

(摘自卷七《秦之奢》

秦始皇陵已出土的八千多件秦俑,正是《史记》所言“百官”;今所谓“兵马俑”,百官中之武官。近年,随着发掘地域的扩展,少数文官俑或杂役俑陆续出土。如果文武百官都凑齐,始皇陵随葬品数量之巨大,将更为惊人!不过,始皇陵历史上被盗掘、损毁多次,首次在秦始皇入葬后四年,项羽率军入咸阳时,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曰:“掘始皇帝冢,私收其财物。”另一次据《三辅黄图》载,有牧羊人因羊坠入始皇墓冢中,燃火把入冢求羊,烧其椁藏。考虑到这些因素,始皇陵圹还剩多少奇器珍宝就更难猜测了。古代瓦器不值钱,故陶俑、陶器保存得相对较好。

由已出土八千多件陶俑看,兵马俑在下葬时按照车兵、骑兵、步兵之属分
别列队,将官导前,兵卒在后。俑高一般为 175—180 厘米,最高者达到 190 厘米;陶马高约 172 厘米,长度约 200 厘米。阵容整齐,威风凛凛,俨然一支威武之师,其原型并非一般秦军,而是始皇之宿卫部队——虎贲。

虎贲,源自周王之军,指勇士若虎之贲走逐兽。虎贲之责,战时为周王作战,
平时为周王戍卫。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曰:(周)武王戎车三百辆,虎贲
三百(或言三千)人,与受战于牧野,作《牧誓》。武王灭殷纣王,靠虎贲之士。周朝兵制,虎贲由虎贲氏统领,《周礼·夏官·虎贲氏》载:“虎贲氏,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。军旅、会同,亦如之。舍,则守王闲。王在国,则守王宫。国有
大故,则守王门。大丧,亦如之。”虎贲由士以上等级的贵族担任,庶民无
资格充当,唯供给兵车、兵甲和徒役。

战国时,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,兵制亦发生变化,庶民开始被征入军队作为步卒,然百夫长以上依旧为士族以上阶层。战国后期,张仪以秦国大使游说楚王云:“(秦国)虎贲之士百余万,车千乘,骑万匹,粟如丘山。”又游说韩王云:“秦带甲百余万,车千乘,骑万匹,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,至不可胜计。”(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)彼时,秦王政尚不是皇帝,张仪称“虎贲之士百余万”通指秦军,非宿卫之军。西汉设“虎贲中郎将”,掌管皇帝禁卫,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曰:虎贲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主虎贲宿卫。虎贲中郎将所率之军已无野战军职能,纯为皇帝卫戍亲兵。考虑到西汉制度多承袭秦朝,而秦朝又延续周朝制度,推知:秦朝虎贲之军担当皇帝之宿卫。始皇陵兵马俑,为始皇之虎贲,冥间之禁卫军。

观始皇陵兵马俑排布,秦兵制以步兵、车兵为主,步兵排成方形战阵,列
于战车前后;战车由马拉行,驾车手立于战车之上。骑兵为新生力军,数量较少。秦之战马最良。张仪曰:秦马之良,戎兵之众,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,不可胜数。“探前趹后”指马前足探向前,后足趹于后,即战马疾驰时的姿态。“蹄间
三寻腾”指前后蹄一腾跃可达三寻(七尺为一寻),言战马高大健壮。秦王室为
伯益后裔,擅长养马。秦俑中一些立射、跪射俑,为仆射所属之兵,虎贲中郎将属下有左、右仆射,主管虎贲郎习射。

始皇陵圹内还发现了大小马厩坑近百座,埋葬的皆为真马,马前放置装有
草料和水的陶盆、陶罐,陶器上刻“大厩”、“小厩”、“宫厩”、“中厩”、“左厩”
等,同时出土一批陶俑、陶马。这一部分不属军队,而属始皇仆御,由太仆掌管。太仆原为周官,秦朝因袭,为九卿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后文省略⋯⋯⋯⋯


         本书的所有内容,版权属作者。未经作者书面同意,请勿全部或部分地摘抄、转载或引用!